第一部分:几个关于内阻测试仪的使用问题解答
1、测试电池内阻有什么用?
绝大多数的蓄电池失效模式都伴随电池内阻上升的现象,测试人员可以通过内阻上升的趋势来判断电池的劣化程度。通常来说,30%以上的内阻上升意味着电池容量的下降。用户可以在蓄电池内阻测试仪中设置比较的基准值(参考内阻)。用户可以联系电池制造商咨询电池内阻的基准值,或将初次安装时的内阻值作为基线。
2、为什么说仅仅测试浮充电压是不够的?
浮充电压能够反映充电器是否正常工作而不能反映电池的健康状况。当电池容量下降时,浮充电压可能仍然保持虚高。然而,过低的浮充电压可能意味着蓄电池存在短路的情况。某节电池上过高的浮充电压可能是由于充电器需要补偿电池组中某些浮充电压过低的电池,从而保证整组电压达到设定值。
3、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每次测出的内阻会不会都不一样?
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优异设计能够保证每次内阻测试的重复性都在设计精度范围内,精巧的表针内圈弹簧能够有效消除接触阻抗的影响,而四线制设计能够消除线阻的干扰。为了达到最可靠的读数,请在测试时按照用户手册的要求接触电池极柱而非螺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4、JZL蓄电池内阻测试仪测试内阻时需要对电池断电么?
不需要,JZL系列内阻仪具有优异的抗纹波干扰能力,完全可以在电池浮充状态下完成各项测试。
5、为什么有时需要测试蓄电池的纹波?
温度失控是造成蓄电池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过高的交流纹波或电池间连接不良都可能造成电池内部温度升高。
第二部分:蓄电池内阻测试解决方案
一、检验周期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检验分新安装验收、部检、日常检验。运行时间6年以内的蓄电池部检周期为2年,运行满6年蓄电池的部检周期为1年。已投运的蓄电池每个月测试浮充电压、每个季度测试蓄电池内阻(投运3年内可以每半年测试蓄电池内阻),属于日常检验。(建议厂矿企业一年进行2次放电试验,春检1次深度放电,放出额定容量的80%,冬检1次浅度放电,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内阻测试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发现有问题的电池要及时处理,避免留下隐患。)
二、检验项目
序号
|
检验项目
|
新安装检验
|
部检
|
日常检验
|
1
|
蓄电池型号及参数
|
√
|
√
|
|
2
|
外观及接线检查
|
√
|
√
|
|
3
|
蓄电池运行环境要求检查
|
√
|
√
|
|
4
|
蓄电池反措要求检查
|
√
|
√
|
|
5
|
极性检测及开路电压试验
|
√
|
|
|
6
|
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
|
√
|
√
|
|
7
|
浮充蓄电池组运行电压偏差值试验
|
√
|
√
|
√
|
8
|
蓄电池内阻测试
|
√
|
√
|
√
|
8.1
|
新安装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
|
√
|
|
|
8.2
|
已投运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及分析
|
|
√
|
√
|
新安装蓄电池检验测试流程及步骤:
1)新安装蓄电池安装连接好之后,先进行极性检测及新安装后开路电压测试,然后进行初放电前的蓄电池内阻测试;
2)将新安装蓄电池进行完全充电,静置至少24h(将蓄电池组脱离直流母线)后进行完全充电后的开路电压测试,然后再进行全核对性放电,放电结束后进行蓄电池内阻测试。
3)对放电后的蓄电池进行完全充电,放置24h后先进行蓄电池浮充电压测试,再进行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的蓄电池内阻测试。
三、蓄电池内阻测试
对于新安装的蓄电池组投产前应对蓄电池进行内阻测试,并记录蓄电池原始内阻数据。新安装蓄电池的内阻测试分为三次,分别为初放电前、放电后、充电后三个阶段进行测试,这些内阻数据作为该组蓄电池的原始基准数据。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的内阻要求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阻偏差参考值为不超过10%。
对于已投运的蓄电池应按期进行蓄电池内阻测试,分析蓄电池内阻变化趋势。日常检验可以不记录连接条阻值。
3.1新安装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
表1新安装蓄电池内阻记录表格
蓄电池编号
|
初放电前
|
放电后(全容量放电后)
|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
|
蓄电池内阻(μΩ)
|
连接条阻值(μΩ)
|
蓄电池内阻(μΩ)
|
连接条阻值(μΩ)
|
蓄电池内阻(μΩ)
|
与平均内阻偏差(%)
|
连接条阻值(μΩ)
|
1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n
|
|
|
|
|
|
|
|
测试
时间
|
|
|
|
测试
仪器
|
|
|
|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内阻
|
蓄电池最高内阻(μΩ)
|
|
蓄电池平均内阻(μΩ)
|
|
蓄电池最低内阻(μΩ)
|
|
蓄电池内阻参考值(μΩ)
|
|
结论
|
|
技术要求
|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蓄电池的内阻应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阻偏差不超过10%,超过整组蓄电池数量6%不合格应进行整组更换;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
3.2已投运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及分析
表2已投运蓄电池内阻记录分析表格
蓄电池编号
|
蓄电池内阻
(μΩ)
|
与平均内阻
偏差(%)
|
上一次内阻(μΩ)
|
与上一次内阻偏差(%)
|
连接条阻值(μΩ)
|
1
|
|
|
|
|
|
2
|
|
|
|
|
|
…
|
|
|
|
|
|
n
|
|
|
|
|
|
测试时间
|
|
测试仪器
|
|
蓄电池最高内阻(μΩ)
|
|
蓄电池平均内阻(μΩ)
|
|
蓄电池最低内阻(μΩ)
|
|
上季度平均内阻(μΩ)
|
|
厂家提供蓄电池内阻参考值
|
|
内阻大于平均值30%~50%的蓄电池
(列出蓄电池编号以及对应内阻值)
|
|
内阻大于平均值50%的蓄电池
(列出蓄电池编号以及对应内阻值)
|
|
蓄电池内阻异常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整组蓄电池内阻异常情况,对于内阻值特别异常的要重点说明)
|
|
结论
|
|
技术要求
|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浮充电压以及内阻应分别进行测试,先测各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再测蓄电池内阻;
3)蓄电池的内阻偏差不应超过平均内阻值的30%,超过平均内阻值30%的应进行跟踪处理;超过平均内阻值或超过投运初始值50%的应进行活化或充放电处理;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
|
|
|
|
|
|
|
|
3.3检验中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
3.4检验结论: